教具巡禮①-日常生活Practical Life篇
蒙特梭利有五大範疇,蒙式教具也因應這五大範疇,分成了五大類別。
首先要講的是「日常生活」的教具,這也是蒙特梭利幼兒園學生最初接觸的教具。
蒙特梭利教室的最大特色,就是工作區置物架上一盤盤的教具。
標準的蒙特梭利教具托盤都是木製的托盤,每一個托盤代表一項「工作」。
「工作 (work) 」一詞是蒙式教育專有的用語,目的是給幼兒灌輸責任感,讓他們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次「工作」。
既然是工作,當然就會有「工作目標」,賦予一個學習目的。只要幼兒順利完成「工作」,他就會獲得很大的滿足感。
日常生活的教具最便宜,因為都是家中常見的用品。
有一樣叫「BUSY BOARD」的幼童玩具,我覺得是源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概念。不過,就算標榜具備「蒙特梭利元素」的「BUSY BOARD」,也不算是標準的正規蒙特梭利教具喔!
因為蒙特梭利由幼兒入門開始,所有教具操作都要「循序漸進」。即是說各種教具都有分LEVEL,等到幼兒掌握了LEVEL 1的教具,才能給他使用LEVEL 2的教具。
其實沒大家想像的那麼複雜,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區的教具,真的都是一盤盤常見的生活用品。
像這種幾乎人人家裡都有的掃帚,也是蒙特梭利教具:
要小孩子做清潔打掃?
當然不會要他們掃真正的垃圾啦!
導師會將廢紙捏成紙團,讓幼童學習使用掃帚和畚箕。
這絕對不是虐兒。幼童最初的學習,就是模仿大人。幼童看見大人做家務,都會想跟著大人做一樣的事,對他們來說家務都是很有趣的事情!
蒙式教育就是利用孩童這方面的好奇心,來誘發他們動手,進而提升他們手腳協調的能力。
當然,「日常生活」最重要的意義是培養幼童的責任感。除了要求幼童獨立照顧自己,也要求他們照顧別人及照顧環境。幼童做家務,就會自覺是家裡的一分子,可以為家庭做出貢獻,自信心和成功感油然而生,對人格養成亦會有正面的影響。
蒙特梭利要幼童學習都是真正有用的生活技能,在現實的環境之中接受磨練。
有些動作在大人眼中很簡單,但對幼童來說是很大的挑戰。
當我在社區辦學的時候,發現二至四歲幼童最愛做的日常工作是「倒水」。
別小看「倒水」這個動作,對幼童來說,倒得穩是不簡單的事,這就是手指和眼睛協調的基本功。
只要基本功打得好,之後學習其他進階的技能也會事半功倍。例如寫字、打字、拿筷子、彈鋼琴……全部都和手眼協調的能力大有關係。
為了安全起見,現代的幼兒用品通常都是塑膠製品。
可是,蒙特梭利的日常生活教具,例如倒水的杯子,都會特別採用玻璃杯。因此,在蒙特梭利的教室,打碎玻璃絕對是意料中事。
因為在現實生活中,碎玻璃是時常發生的事,而蒙特導師要教孩子面對真實的「危險」。當小孩看見東西掉到地上會摔爛,又看見大人辛苦撿玻璃和打掃,小小的心靈就會覺悟到這是不好的事,日後再次使用玻璃器皿,就會格外小心和專注。
讓孩子承擔風險,他們才會成長!
歲歲平安,沒甚麼好害怕的!😤
說到日常生活的課程,有一項特別重要的練習,就是要讓幼兒學習插花,讓他們了解甚麼是「照顧環境」。
以前HUGO唸蒙特梭利的幼兒園,記得以前每個學期,所有家長都要輪流買花,即是每個學期都要練習插花。
蒙式的工作都是不停重複的練習,並非一次起兩次止,孩子每隔一段時期再做相同的工作,亦會受到不同的啟發。
插花是非常Practical的工作,除了工作過程很有趣,也會間接開啟幼兒的科學頭腦(不看上圖的說明,大家也沒想過插花背後有這麼大的學問吧!)。
此外,Cooking(烹飪)也是很好的日常工作訓練。
自小我在廚房叫HUGO準備食材,都是直接給他使用真刀(首先由切麵包刀開始吧)。現在我都會裝可憐,在廚房備餐的時候,總是苦著臉喊叫:「爸爸好辛苦啊~你不會要爸爸一個人做所有家務吧?🥺」 當我這麼說的時候,再加上可憐的眼神,HUGO都會主動過來當小幫手,由他來處理食材,負責削皮之類的任務。
身為一個家長,我當然會感到膽戰心驚,在旁看著,總是擔心他會弄傷自己……但有時候真的要懂得放手,孩子才會成長。
兒童成長路上的心靈烙印,都是由成人無意間烙下的。
讓孩子學以致用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他在家裡做家務。吸塵打掃、掛衣架曬衣服……不必客氣,都交給孩子來做就對了。大人要求孩子有耐心,大人自己也要有耐心,所以萬萬不可責怪小孩做不好,不妨等小孩做完再在背後慢慢幫他善後。
孩子長大,給他機會,他就會越做越好。
身為一個愛家的爸爸,我很享受和HUGO一起做家事的時光。
就算你的孩子沒有接受蒙式教育,讓孩子多做家務,這也是相當好的教育!
在家也可以蒙特梭利,就是這麼簡單!
Who cannot be independent, who cannot talk about freedom.
Dr. Maria Montessori
誰若不能獨立,誰就沒資格談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