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宅裡的「星期六蒙特梭利」:
三個錦囊妙計,讓我們靠有限資源玩出社區親子同樂
社宅的社會意義是照顧弱勢人士,只蓋房子是不夠的,更重要是建立互助互愛的人際聯繫。
於是,就有了青年創新回饋計畫(以下簡稱「青創計畫」)。
青創計畫就是在社宅裡撥出少數房源,讓有心貢獻社區的青創團隊入住,實踐一連串經過審核的社區活動。雖然還是要繳房租,入住也有期限,但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東明社宅在我人生旅途上的意義,已不僅是「物美價廉」的居所那麼簡單。
費用全免的「星期六的蒙特梭利」
我參選青創的提案,名為「星期六的蒙特梭利」。2020年至2023年期間,我和兒子幼兒園的彩琳老師每週六在社區主辦蒙特梭利教室。每堂課1小時15分鐘,頭一個小時是教具操作體驗,最後15分鐘則是DIY教具。
抱著服務社區的初衷,我們的活動由始至終都不收費。為了讓參加的家庭滿載而歸,我們還會配合每一季特定的主題,每週贈送原創的DIY教具,讓小朋友帶回家自學。
「費用全免」這四個字看似簡單,實際上是頂級難度的挑戰。當初負責徵選的評委也曾質疑計畫的可行性。因為蒙氏教學法需要用到很多教具,要在社區建立一間「臨時教室」,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一樣的奇想。但提案的時候,我們真的只憑一股傻勁向前衝,一心要在社區推廣蒙特梭利教育。
為什麼是蒙特梭利呢?因為世上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,就是100多年前在貧民窟裡誕生的,讓任何孩子都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,這才是蒙特梭利博士創立這套教育法的原意。蒙特梭利並不是什麼專利商標,而是一套「追隨幼兒」的引導式教學法,鼓勵幼兒自由探索,尤其適合培育21世紀需要的創意科技人才。
入選之後,我們以東明社宅為實驗基地,開始絞盡腦汁實現當初的提案。其中最大的考驗當然是經費有限,而我這個在古代應該是軍師的人才,關關難過關關過,靠著三大妙計順利破關畢業。
妙計一:帶藝投師,缺水就靠自己挖井
蒙特梭利教室有兩大要素,一是教具,二是適合幼兒操作的環境。標準的蒙氏教具大都是木製的,木材必須經過多番打磨,才能安全給幼兒使用,也因此價格不菲。要買齊一間教室必需的基本教具,單靠補助青創辦理活動的經費是不夠的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好在我們本身就有「羊」。彩琳老師是專業的蒙特梭利教師,借助她的人脈,我們很容易就收集到折舊報銷的教具。粉紅塔、棕色梯、色板卡、大小數棒……除了這些木製教具,其他可以自製的教具我們都會自製。
解決了教具的難題,就要想辦法在公共空間建立臨時教室。東明社宅最大的活動空間,就是三樓的會議室。每週為了讓幼兒能在乾淨的地板上操作教具,我們都會身兼清潔工,在活動前花時間吸塵、掃地和消毒地板。
蒙特梭利教室需要矮櫃用來擺放教具。因為場地是共用的,我們不可能放置矮櫃。好在有廠商發明了「DIY魔片塑膠板」,可以用來組合臨時櫃。開課前我負責把櫃子拼起來,熟能生巧,最快記錄是12分鐘40秒,就拼出了2乘5格的魔片收納櫃!
移動式的魔片教具櫃。
此外,青創計畫有一筆公共基金,可以用來支付印刷費。自己製作圖檔,再到輸出店採用最硬的銅版紙打印。這些銅版紙都是用來製作DIY教具的材料,在教室裡分派給參加者,讓家長跟幼兒協力剪剪貼貼,就會成為一件融入蒙特梭利概念的教具。
既可以贈送自學教具,又可以節省人力成本,正是「DIY」的真正目的。雖然只是紙製品,但發揮空間很大。例如有次我加上「導電膠帶」,便創造出「開燈電路板」這件有趣的教具。
「DIY教具」因此成了我們課堂的常規環節,有些家長甚至會為了教具而參加活動呢!
DIY教具之開燈電路板。
其他DIY教具範例。
妙計二:五餅二魚,腐朽復化為神奇
在蒙特梭利教學中,節慶是文化教育重要的一環。除了常規教學,有時候我們也想舉辦節慶派對,拉近里民和住戶之間的距離。
雖然可用經費有限,但我們總能透過青創團隊合作一起想出解決的辦法,所幸本人亦是省錢達人,總是可以邂逅特價品,採購大包裝的薯條、雞塊、肉丸,實際花費其實不到幾百塊。另外飲品、熱狗如請參加者動手DIY,也可以省下不少經費。
活動當天,我就出動推車,將家裡的烤箱搬運到三樓的活動室。當彩琳老師在外面帶孩子的時候,我就在預備室裡加熱食品。最後,當我端出一盤盤派對小食,大小朋友都喜出望外。
悄悄在預備室裡加熱餐點,給參加者驚喜。
聖誕派對上聚餐的熱鬧情景。
妙計三:孔明借箭,敢開口問就會有資源!
隨著我們不停舉辦活動,積存的教具也愈來愈多,我們需要一個防塵的櫃子,在有限的空間收納物資。
好在東明青創團隊裡有一位傑弗瑞大哥,他的專長是做木工。亂砍樹木是違法的,但撿別人廢棄的家具是美德,循環資源即是支持環保。
靠傑弗瑞大哥的幫忙,讓我成功利用撿來的木板,敲敲釘釘造出了一個有門的櫃子。重點是這個櫃子是量身訂做的,可以完美塞入我們的物流箱。
所以,自己沒有的東西或能力,就可以去「借」,這也是青創成員組成團隊的意義。
自己做收納櫃,解鎖木工天賦!
此外,每週課堂上我們還不時會安排開場環節,邀請熱心的夥伴來當快閃導師,或者刷人情牌叫朋友來講課,說說故事教英文。甚至我們會在社區發掘人才──有不少退休的老人家都很樂意幫忙,不僅不收分文,還自掏腰包買氣球送給小朋友呢!
踏出社區外,也有很多在地資源可以借用。例如我們常常與南港親子館合作,只要他們過來主持活動,都會向參加者派發小禮品。正如求職網站都自稱「人力銀行」,資源不只是物資,人力資源才是最寶貴的資源!
結語: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
資源永遠有限,然而窮則變,變則通,青創成員透過回饋社區消除住戶與里民的隔閡,讓彼此的孩子打成一片。每一次散場,都會奏起「See You Later, Alligator」的兒歌,教室裡的歡笑聲總是令我們很滿足。服務社區的同時,我們也豐富了自己的生命。
我記得小朋友快樂學習的笑容、記得在松山菸廠的社宅展覽公開演講、記得和青創夥伴一起吃火鍋、一起去台中和宜蘭過節……這就是青創,只要肯付出,就會獲得滿滿的溫暖回憶,而最大的收穫就是友情。
某次我協辦社區運動課程,有個聾啞人士探頭進來。當他願意走出家門與其他住戶互動,我的成就感實在勝過單手舉起30公斤的啞鈴。還有一次發生地震,電梯停止運作,有位居民傳LINE給我,我就上到13樓幫她媽媽搬輪椅下樓,才趕得及去醫院複診(結果我自己也要去看針灸)。
這樣的貢獻看似微不足道,但透過像我一樣的青創夥伴攜手合作,就能令整個社區產生微妙的化學作用。
期望未來有愈來愈多的夥伴加入這個推動化學作用的行列,不論是否為青創身份,只要有一點點的付出,都有機會成為豐富他人、也豐富自我的原動力,營造出一個更有溫度的社區。
(作者 Uncle Kim 曾為東明社宅青創戶。)
Source | 文章來源:《獨立評論@天下》
https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52/article/15287
社宅裡的「星期六蒙特梭利」:
三個錦囊妙計,讓我們靠有限資源玩出社區親子同樂
社宅的社會意義是照顧弱勢人士,只蓋房子是不夠的,更重要是建立互助互愛的人際聯繫。於是,就有了青年創新回饋計畫(以下簡稱「青創計畫」)。
青創計畫就是在社宅裡撥出少數房源,讓有心貢獻社區的青創團隊入住,實踐一連串經過審核的社區活動。雖然還是要繳房租,入住也有期限,但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東明社宅在我人生旅途上的意義,已不僅是「物美價廉」的居所那麼簡單。
費用全免的「星期六的蒙特梭利」
我參選青創的提案,名為「星期六的蒙特梭利」。2020年至2023年期間,我和兒子幼兒園的彩琳老師每週六在社區主辦蒙特梭利教室。每堂課1小時15分鐘,頭一個小時是教具操作體驗,最後15分鐘則是DIY教具。
抱著服務社區的初衷,我們的活動由始至終都不收費。為了讓參加的家庭滿載而歸,我們還會配合每一季特定的主題,每週贈送原創的DIY教具,讓小朋友帶回家自學。
「費用全免」這四個字看似簡單,實際上是頂級難度的挑戰。當初負責徵選的評委也曾質疑計畫的可行性。因為蒙氏教學法需要用到很多教具,要在社區建立一間「臨時教室」,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一樣的奇想。但提案的時候,我們真的只憑一股傻勁向前衝,一心要在社區推廣蒙特梭利教育。
為什麼是蒙特梭利呢?因為世上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,就是100多年前在貧民窟裡誕生的,讓任何孩子都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,這才是蒙特梭利博士創立這套教育法的原意。蒙特梭利並不是什麼專利商標,而是一套「追隨幼兒」的引導式教學法,鼓勵幼兒自由探索,尤其適合培育21世紀需要的創意科技人才。
入選之後,我們以東明社宅為實驗基地,開始絞盡腦汁實現當初的提案。其中最大的考驗當然是經費有限,而我這個在古代應該是軍師的人才,關關難過關關過,靠著三大妙計順利破關畢業。
妙計一:帶藝投師,缺水就靠自己挖井
蒙特梭利教室有兩大要素,一是教具,二是適合幼兒操作的環境。標準的蒙氏教具大都是木製的,木材必須經過多番打磨,才能安全給幼兒使用,也因此價格不菲。要買齊一間教室必需的基本教具,單靠補助青創辦理活動的經費是不夠的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好在我們本身就有「羊」。彩琳老師是專業的蒙特梭利教師,借助她的人脈,我們很容易就收集到折舊報銷的教具。粉紅塔、棕色梯、色板卡、大小數棒……除了這些木製教具,其他可以自製的教具我們都會自製。
解決了教具的難題,就要想辦法在公共空間建立臨時教室。東明社宅最大的活動空間,就是三樓的會議室。每週為了讓幼兒能在乾淨的地板上操作教具,我們都會身兼清潔工,在活動前花時間吸塵、掃地和消毒地板。
蒙特梭利教室需要矮櫃用來擺放教具。因為場地是共用的,我們不可能放置矮櫃。好在有廠商發明了「DIY魔片塑膠板」,可以用來組合臨時櫃。開課前我負責把櫃子拼起來,熟能生巧,最快記錄是12分鐘40秒,就拼出了2乘5格的魔片收納櫃!
移動式的魔片教具櫃。
此外,青創計畫有一筆公共基金,可以用來支付印刷費。自己製作圖檔,再到輸出店採用最硬的銅版紙打印。這些銅版紙都是用來製作DIY教具的材料,在教室裡分派給參加者,讓家長跟幼兒協力剪剪貼貼,就會成為一件融入蒙特梭利概念的教具。
既可以贈送自學教具,又可以節省人力成本,正是「DIY」的真正目的。雖然只是紙製品,但發揮空間很大。例如有次我加上「導電膠帶」,便創造出「開燈電路板」這件有趣的教具。
「DIY教具」因此成了我們課堂的常規環節,有些家長甚至會為了教具而參加活動呢!
DIY教具之開燈電路板。
其他DIY教具範例。
妙計二:五餅二魚,腐朽復化為神奇
在蒙特梭利教學中,節慶是文化教育重要的一環。除了常規教學,有時候我們也想舉辦節慶派對,拉近里民和住戶之間的距離。
雖然可用經費有限,但我們總能透過青創團隊合作一起想出解決的辦法,所幸本人亦是省錢達人,總是可以邂逅特價品,採購大包裝的薯條、雞塊、肉丸,實際花費其實不到幾百塊。另外飲品、熱狗如請參加者動手DIY,也可以省下不少經費。
活動當天,我就出動推車,將家裡的烤箱搬運到三樓的活動室。當彩琳老師在外面帶孩子的時候,我就在預備室裡加熱食品。最後,當我端出一盤盤派對小食,大小朋友都喜出望外。
悄悄在預備室裡加熱餐點,給參加者驚喜。
聖誕派對上聚餐的熱鬧情景。
妙計三:孔明借箭,敢開口問就會有資源!
隨著我們不停舉辦活動,積存的教具也愈來愈多,我們需要一個防塵的櫃子,在有限的空間收納物資。
好在東明青創團隊裡有一位傑弗瑞大哥,他的專長是做木工。亂砍樹木是違法的,但撿別人廢棄的家具是美德,循環資源即是支持環保。
靠傑弗瑞大哥的幫忙,讓我成功利用撿來的木板,敲敲釘釘造出了一個有門的櫃子。重點是這個櫃子是量身訂做的,可以完美塞入我們的物流箱。
所以,自己沒有的東西或能力,就可以去「借」,這也是青創成員組成團隊的意義。
自己做收納櫃,解鎖木工天賦!
此外,每週課堂上我們還不時會安排開場環節,邀請熱心的夥伴來當快閃導師,或者刷人情牌叫朋友來講課,說說故事教英文。甚至我們會在社區發掘人才──有不少退休的老人家都很樂意幫忙,不僅不收分文,還自掏腰包買氣球送給小朋友呢!
踏出社區外,也有很多在地資源可以借用。例如我們常常與南港親子館合作,只要他們過來主持活動,都會向參加者派發小禮品。正如求職網站都自稱「人力銀行」,資源不只是物資,人力資源才是最寶貴的資源!
結語: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
資源永遠有限,然而窮則變,變則通,青創成員透過回饋社區消除住戶與里民的隔閡,讓彼此的孩子打成一片。每一次散場,都會奏起「See You Later, Alligator」的兒歌,教室裡的歡笑聲總是令我們很滿足。服務社區的同時,我們也豐富了自己的生命。
我記得小朋友快樂學習的笑容、記得在松山菸廠的社宅展覽公開演講、記得和青創夥伴一起吃火鍋、一起去台中和宜蘭過節……這就是青創,只要肯付出,就會獲得滿滿的溫暖回憶,而最大的收穫就是友情。
某次我協辦社區運動課程,有個聾啞人士探頭進來。當他願意走出家門與其他住戶互動,我的成就感實在勝過單手舉起30公斤的啞鈴。還有一次發生地震,電梯停止運作,有位居民傳LINE給我,我就上到13樓幫她媽媽搬輪椅下樓,才趕得及去醫院複診(結果我自己也要去看針灸)。
這樣的貢獻看似微不足道,但透過像我一樣的青創夥伴攜手合作,就能令整個社區產生微妙的化學作用。
期望未來有愈來愈多的夥伴加入這個推動化學作用的行列,不論是否為青創身份,只要有一點點的付出,都有機會成為豐富他人、也豐富自我的原動力,營造出一個更有溫度的社區。
(作者 Uncle Kim 曾為東明社宅青創戶。)
Source | 文章來源:《獨立評論@天下》
https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52/article/15287